Perun Consultants

View Original

避免财务危机 刻不容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占全球人数10%。病毒全球大流行不单影响了人体健康,还影响了很多企业的收入及供应链,尤其是业务以与客户联络或与人口流动有关的企业。

在香港, 观望企业和个人单位已可见其影响之大。截至2020年第四季,失业率高达6.6%,创16年新高。而本地生产总值由原本第二季录得跌幅最大的9%收窄至3.5%。由于香港正处于下一个阶段的经济低迷, 而政府经已发放所有资助,预计全市企业和个人将面临空前财务危机。单计2020年5月, 破产呈请宗数已经创下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新高。

承受最大压力的企业可能是实体零售商店、餐厅、酒吧、参展商、旅游及旅游相关的行业 (如航空业及酒店业界)。换句话说,那些依靠自由流动与客人交流接触的商家是首当其冲的一群,因疫情隔离措施而大大减少商业活动。

以务实及正面态度对抗营商困境

鉴于现时社会环境,债权人包括银行及房东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可容许延迟偿还债务,政府也有为个人及公司提供援助。事实上,对于公司克服一个又一个短期财困后,主要的商业模式能否维持稳健也是未知之数。

 董事需要对于社会情况及其延伸而生的问题有足够的敏感度,虽然因疫情引起的即时经济冲击逐渐减退,但同时也因政府补贴耗尽及房东或债权人拒绝再宽松偿还债务而浮现新的冲击。如未能适当处理,财务危机将一发不可收拾。当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亏损,维持业务运作的“喘息空间”将会是恶性循环。有订单才有现金,而现金也需用来支付将来债务。

 有见及此,主管及管理层必须留意到财务危机的先兆。一般包括流动资金及现金流变得紧绌或借贷已超​​乎预期,引致公司营运欠佳,例如:拖延或拖欠付款给债务人及供应商、延迟发放利息、申请“极端的”透支法或其他紧急资金(一般利率非常高),又或是因业务收入及盈利下跌以致利润率变得极低等等。

 一旦公司面临如此处境,很多董事会投放更多时间维持财政稳定,却忽视可改善困境的日常业务运作。董事应保持冷静、高瞻远瞩,带领及定期检视公司处理将来债务的能力,包括重新协商并为债务再融资的能力及短时间内经销售、债务人、资产或现金储备产生现金的能力。

 现时经济环境虽持续发展但仍见浮动,一些不良的商业活动、问题或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起码还是尚可接受的。然而一旦风浪过去,很多潜藏已久的问题将会表露无遗。虽则必定困难重重,无庸置疑这会是个恰当的时机去重新审视业务、重整架构或摒弃不必要的业务,为重返正轨及新发展机会作准备。

董事应考虑外聘一名独立顾问,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稳健性进行客观评估,方能了解当前可行的方案(包括重整架构或自愿清算),并以公司的最大利益为前提作出决策。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若然一间企业陷入财政困难(该企业面临破产),董事在履行谨慎、技巧及努力行事的责任及诚信义务时,必须以债权人而非持份者的利益为先。

 公司面对财政危机的即时措施

 行动迅速不可或缺,尤其在持续波动不稳的情况下更显重要。短期内必先解决增加现金流的燃眉之急,而相应的措施包括发出发票、追收逾期款项、商议付款细则以加快收取现金,或延迟缴付非紧急的款项。另外,公司也可能需要作出重大决定,例如停止部分业务或裁减人手,方能在疫情肆虐之际渡过时艰。

 假如公司的根基稳如泰山,在中期措施方面,董事可考虑重新商定目前财务政策, 例如减低利率、延长付款限期,或延期偿付。除此之外,注资新投资项目或重新发行股份以吸纳新资本,甚或出售非主要资产或非主要业务同属可行方案。长远而言,董事有必要考虑彻底进行业务重组及改善业务流程。

 然而,若然市场前景仍然黯淡,而经过资产负债重组后,公司的业务发展空间或营运效益有限(即是生存机会渺茫),董事应考虑自愿清算并按部就班地出售公司或结束业务。

 切忌拖泥带水

 每逢经济低迷,很多公司都会聘用独立顾问以度过难关,但实际上在经济衰退后仍能劫后余生的公司,往往都能在危机尚未浮现之前便能投入足够资源解决问题。外聘顾问能够提供崭新的方法,帮助公司改善现有的营运模式和系统,以及协助执行较艰难的措施,例如停止长期业务、终止租赁或裁员,从而维持业务发展稳定。他们也能够向现时或将来的借贷人或投资者清晰展现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以帮助公司重新商定现有的债务,进行再融资或业务重组。

 疫情究竟何时画上句号仍是未知之数,而一年后经济的状况同样难以预料。纵然如此,可以肯定的是,随经济逐渐倒退、疫情恶化,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必然少之又少。因此,无论董事还是管理层都有责任及早正视财务危机,就每个问题对症下药,积极采取行动以维持公司发展稳定。